淡水二日遊:齊柏林空間「韌島」展覽與古蹟巡禮 Day.2

今天淡水主要行程是「齊柏林空間」"韌島"的展覽,去年見識過「覓城」之後就對齊柏林的影像很感興趣,早上也剛好有一點時間可以到一滴水紀念館逛逛。

齊柏林空間 韌島

早上7點多就起床,盥洗後8點到B1用餐。

早餐

早餐採自助式,進入報房門號即可,但實際卻沒人管理,直接進去開吃了。食物的種類還算不少,中西式都有,味道都還算OK,可以吃飽滿足即可。

退房後第一站先去淡水老牌阿給 創始店外帶了一個阿給$45元,還用報紙包起來可以隔熱保溫,裡面包了很多冬粉,整體吃起來還不錯但就覺得少了什麼?是醬汁比較少的關係嗎?

一滴水紀念館

一滴水紀念館在和平公園的裡面,9點才開門,這是移築自日本福井縣大飯町一棟木造建築,94年拆解,98年12月重建,為紀念原起造者水上勉先生一生承襲自日本「滴水」禪師的禪宗思想,崇尚珍惜萬物資源,就算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滴水,也當物盡其用,才取名為此。

一滴水紀念館 門口

進入館內需換穿拖鞋,裡面有一位管理員。

這是室內的還原景象,一般古民家的樣子,據說這棟房子六百多根梁柱沒有使用一根釘子,榫頭銜接方式超過20餘種,這種建築工法真的很厲害,現今也已經沒有了吧。館內還有各種的藏書和介紹。館外的下坡路段還有藝術走廊,都是描畫淡水的景象。

前往齊柏林空間的路上…

淡水古蹟微型博物館

這是得忌利士洋行也是淡水古蹟微型博物館,旁邊一間也是,這邊展示著淡水所有的古蹟,想要先大概了解一下,然後再去逛,是蠻好的選擇。

齊柏林空間 售票處

再次來到齊柏林空間,我已事先在 Klook 購買電子票證 $120元,給服務人員掃 QRcode 就可入場。

我們因為是10點就進入,工作人員請我們先看影片,大約20幾分鐘,第一部是這次主題韌島的影片,第二第三影片應該是過去就看過了。每次看都覺得漂亮又感慨!

齊柏林空間 韌島展覽

這次主題「韌島」展示出島嶼和人生活的韌性,由於近期氣候變遷蠻嚴重的,極端的乾旱或下雨,都讓台灣遭受各種的難關,但我們始終能撐過去,改變、還原、休養,得與自然一起共存。

齊柏林空間 韌島展覽

互動影音區,只要拖鞋踏上地上或觸摸牆上的影片就會有波紋出現,還蠻有趣的,影片也會不斷輪播。

齊柏林空間 韌島展覽

左邊的牆上是可以翻閱的照片(一開始自己看的時候不知道,導覽時才得知),展示了這地方不同時間前後的樣子,人工復育可行嗎?某些可能可以,但大自然的復育需要時間且難以人為改變。後面還有4位影像紀錄者的影音,中間則是透過 AI 對於曾經損傷過的地方演算復原的樣子。

齊柏林空間 韌島展覽

這次的導覽老師雖然不像上一次遇到的可以講得如此深入,有時可能還會緊張忘記,但依然帶給我一些文字上以外的故事,我依然喜歡這裡的影像,也喜歡這樣的理念,韌島,我們一起共生共存的地方。

結束後到隔壁的看見 齊柏林基金會,我們購買了杯墊和口罩。然後該前往吃午餐了。

撰食坊鐵板燒,煎檯前看起來還蠻不錯的,但我們沒訂位只剩旁邊的桌子座位,點了豬肉片$250和香煎雞排佐培根$300,玉米濃湯的味道還不錯,等了一下,豆芽菜和高麗菜一盤先上,豆芽菜吃起來有苦味且味道不好,高麗菜則沒有鮮味,豬肉片後上味道也不好,感覺這些菜是經由未洗過的炒菜鍋弄出來的,有種五味雜陳,香煎雞排佐培根也一樣不行,這樣的價位這樣的品質讓我不停地搖頭。

滬尾小學校禮堂

吃飽後我們到旁邊的滬尾小學校禮堂參觀,聽說這是近年才整修好的古蹟,比較有特色的是外面的牆柱,裡面展示著小學時遊戲物品和學校的一些文物,一樣有一位管理員在裡面。

時間差不多是13:30,準備回程。原本想走不同的路線:省道,但看了一下路況可能也不是很好,而且會經過各大鬧區,行車速度一定影響很大,只好冒險試試看全程且順風的61濱海公路。

一路上除了需換電得特別岔出,走得還蠻順暢的,尤其順風而行大大的減低風阻還有加長了電池的里程數,常常會發現騎著車但根本感覺不到風的狀態,就是與風同行的感覺。能這樣順暢還有需要兩台手機導航,一台導往主要目的,一台要看下一個換電站的位置然後導航。

回到台中吃個飯再回到家已經晚上大約19:30了。

騎 Viva 旅行是蠻有趣的,但往北部似乎比較難一點,多山多風多雨,想起之前朝南部走的第一天很順暢,第二天要回程時怎電池的距離判定就不太準?大概就是受到風的影響,但南部地勢至少較平坦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勤美 誠品綠園道

2012 塞爆電影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