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耕生活戶外教學:三欣園藝(斗南廠) & 育成水耕農場
今年初在台中後驛社區大學看到一門水耕生活的課程,因為之前有用水耕種過小麥草,但一直種得不怎麼好,想去參加學習一些知識,再來自己做水耕會不會比較好,課程期間會有戶外教學的課程,今天就來到了雲林縣的三欣園藝和育成水耕農場。
早上9點50就必須到達雲林縣斗南鎮鄰近雲林和嘉義縣界處,這次改騎油車,避免因為換電問題造成時間耽誤,包含同學和他們的家人共20位,大家都各自開車前往,只有我騎車而已。
路過斗六肉包店時買了2顆肉包,賢吃過後發現皮比以前還要厚,決定以後不再吃了。
畢竟是戶外教學,來張和參訪商家的合照是必須的。這裡是斗南廠。
這家水耕的方式不是整個種在水裡,而是有一個介質在菜根上,然後再注水至管子裡,使其吸水,在這種夏天裡注入的是冰水,才能讓不耐熱的蔬菜長起來。
一整排的種菜架上圓洞好幾個,都固定距離的分開,才能讓長大的菜有空間,左右也一樣,不過這個是固定間隙,聽他們說新廠會有自動間隙,隨著植物長大慢慢分開,更為自動化。
三欣園藝多採用比較高科技的方式來栽種蔬菜,注水、注營養液、調節濕度、調節日照等等,都是由電腦依然環境變化來改變,甚至連屋頂的材質都特地選過,材質耐用且會將日光散射到每個角落,他們使用了許多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,投入的資產很大!
導覽解說的1個多小時之間,真是讓我大開眼界,當然有些在課堂上老師已經教過,所以很多人會有自己的心得和問題,由於這天天氣非常炎熱(夏至),待在溫室裡面很熱!而且一站就是1個多小時,後面還有他們桶裝營養液和冰水的製作地方,及辦公室看他們未來廠區的規劃,這一場參訪沒收費,真是超感謝他們!
中午我們去斗南買圓環鍋貼,再到斗南米糕甲(不能食用外食),米糕好吃!還有冷氣吹真舒服。吃飽後去大碗公吃冰,順便把鍋貼吃掉,鍋貼感覺不太行,皮挺厚的吧。最後跑到車站去裝個開水,沒想到斗南車站已經換成架高式的新站,舊站就任其荒廢…,令人無言的台式處理方法,總是不會規劃把舊站連結新站的方式。
下午13:30到育成水耕農場參訪,這家要收$2000的費用,每人出$100剛好。室內有冷氣、電扇可以坐著吹,首先由第二代來簡報農場的起源和目前做的事情,他們有做小麥草種植,主要是要來製作麥芽糖,目前還有水耕蔬菜,全都是同一品種。
育成水耕農場是比較傳統的水耕農場,都是用保麗龍箱和種植浮板,然後用水管灌水,場地四周圍有用網子隔離,上面也有透明塑膠棚子,風扇的話,看到的幾乎都嚴重生鏽。
其中一區是育苗棚,這裡就有一台專屬的大電扇一直吹,太熱真的很難長大。
上面可以看到也有用網子隔離,可以預防一些飛蟲害,夏天太陽光太強烈也需要拉起黑色網子減少陽光。
這家還有賣麥芽糖和冷凍水果,同學似乎買了不少。
參訪結束後大家各自解散離開,我們轉往土庫去一間收藏已久的店家買個麵包,再驅車北上往彰化去吃晚餐:"仁之初 北海道湯咖喱專賣(彰化店)",食物吃起來還可以,但因為一開店就沒飲用水,也沒開循環扇有點熱,唐揚雞雞皮又太多,而我是熱到沒什麼食慾,只單點了肉來吃。
回到家差不多都要晚了。
夏天真的很熱
回覆刪除